青春無悔,我們應珍愛生命;
關愛他人,我們始終在前行。
2022年12月1日是第35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題是“共抗艾滋,共享健康”。
艾滋病離我們的生活并不遙遠,近年來青年學生中持續發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艾滋病是一種危害大,病死率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不可治愈,無疫苗可預防。感染艾滋病會對學習、就業和家庭等方面帶來較大影響,承受精神和心理壓力,并須終身服藥治療。

無保護(不用安全套)的性行為,包括異性、同性性行為、共用未經消毒的性器具。其中無保護的男男同性性行為是青年學生最常見的感染方式。
輸入被艾滋病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或破損的皮膚黏膜接觸到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將會感染艾滋病;或使用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污染而又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等,靜脈吸毒共用針具也會感染艾滋病。
如果母親是艾滋病感染者,那么她很有可能會在妊娠、分娩和哺乳的過程中,將艾滋病病毒傳給胎兒或嬰兒。
性行為一定要使用安全套進行保護。選擇質量合格、未過期的安全套;撕開外包裝過程中避免安全套破損。安全套不要重復使用;性行為全程使用安全套。不要與不知道HIV感染狀況的人發生無保護性行為。
休閑娛樂期間要注意預防艾滋病。避免醉酒,更不要在醉酒的情況下發生性行為。提高自我防護能力,了解新型毒品的偽裝形式,如餅干、奶茶、跳跳糖等,不喝陌生人遞來的飲料,避免誤用新型毒品后發生性行為。
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后要盡早到當地的疾病預防機構或醫療機構咨詢,最好在24小時以內,最晚不超過72小時。如有必要,要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進行藥物阻斷(緊急服用藥物預防感染)。


提示:日常生活如握手、擁抱、咳嗽、打噴嚏、共用辦公用具、勞動工具、被褥、錢幣、電話、廁所,一同勞動、工作、用餐、游泳、洗浴和蚊蟲叮咬等都不會傳播艾滋病毒。
讓我們減少歧視,為艾滋病感染者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更多的患者能積極接受治療,改善生活質量,與我們共享一片藍天、同享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