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瀏覽浩繁卷帙,猶如甘泉灌溉心田;暢游無涯書海,亦似體驗廣袤人生。與一本好書相遇,如同邂逅一場生命的盛宴;品讀文字的馨香,亦能感悟人生的真諦。蘇信“2024春季讀書節”正在進行中,恰逢第29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為勉勵全校師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校舉辦“一把手”薦書活動,學校及各二級學院的領導將從浩瀚的書海中擷取經典,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與全校師生一起分享他們的讀書心得。今天刊出的是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闞迺慶的推薦好書《約翰·克里斯多夫》。大好春光里,讓我們一起閱讀經典,在感受中感動,在感知中感悟。
推薦書籍:《約翰·克里斯多夫》
作者:羅曼·羅蘭,譯者:傅雷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推薦人:校黨委委員、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闞迺慶
推薦語:
這是一部音樂家的傳奇,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部平民英雄的不平凡傳記。
小說講述了一個音樂家約翰克里斯多夫的一生,從他兒時音樂才能的被喚醒,到他青年時代對權貴世俗的蔑視和反抗,再到他成年后在事業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達到寧靜高遠的崇高精神境界。
小說沿用了西方長河小說的體例,故事并不復雜,但是千回百轉,步步驚心。如一道江河,匯納百川,激蕩澎湃,慷慨赴前;如一棵大樹,向下深深扎根,向上蓬勃生長。
小說暗合西方交響樂的四個樂章:無論是抒情的行板,熱情的奏鳴曲,還是輕快詼諧的小步舞曲,或是靜水深流的回旋曲,不正如我們的一生:既有快樂懵懂的青澀時光,也有萬事皆休的遲暮之惑;既有潮平岸闊的一日千里,也有舉步維艱的躑躅坎頓;既有日月無光的山重水復,也有峰回路轉的柳暗花明?
教師出身的羅曼·羅蘭,作者通過一個人的成長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自足的世界;你要自我演繹,邊走邊唱,努力讓自己發出最美妙的聲音。
一句話,你要成就你自己。
我在你們這個年紀時讀此書,激動得徹夜難眠,激起了我對自己的深刻反思,以及對世界的無盡渴望。同時,我相信,“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相關”。正如英國科學家牛頓說的,每一個目標,我都要它停留在我的眼前,從第一到曙光初現開始,一直保留,慢慢展開,直到整個大地光明為止。
人世有代謝,書亦有滄桑。
世界千變萬化,人間滄海桑田,但是人性是基本不變的,對崇高的目標的追求應該始終高懸在我們庸常生活之上的。在犬儒主義、實用主義崇尚及時行樂的所謂“活在當下”大行其道的當代人,尤其需要這種“鈣質”。
面對不確定也不可知的未來,要把世界當成“無人區”,無憂無畏地走出自己的路。
需要提一下,不同語言之間的轉換是特別需要功夫的,這就是對譯作要作挑選的緣由。值得一提的是,這本小說的譯者是翻譯家傅雷,譯文不著痕跡,完全是漢語的一次再創作。傅雷翻譯這部作品時,不滿足于對翻譯“信達雅”的一般要求,而是不遠萬里,擇居在阿爾卑斯山的山里,借此體察作者心境,深味歐洲文化。可以說,是作者和譯者的完美配合,琢成了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合璧”。
人是什么,活著為了什么?如何度過人生的至暗時刻?《約翰·克里斯多夫》提供了答案。
最后,我用書中最后的話送給你們——
早禱的鐘聲響了,無數的鐘聲一下子都驚醒了。黑沉沉的危崖后面,看不見的太陽在金色的天空升起。快要倒下去的克里斯多夫終于到了彼岸。
于是他對孩子說:咱們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
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