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出臺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義是什么?
做好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對于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義。出臺《標準》是全面貫徹落實2016年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政治要求,是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向高校基層延伸的重要舉措,是落實部黨組“四個合格”目標要求的一項制度安排,也是加強高校基層黨建工作、解決學生黨建突出問題的內在要求。
二、《標準》編制的依據是什么?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的規定,按照《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以及《中共中央組織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特別是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總體部署要求,結合普通高等學校實際情況,制定本《標準》。
三、《標準》編制的原則是什么?
一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徹到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全過程,把加強學生黨建工作作為高校落實“四個合格”目標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重要保障。
二是堅持黨的領導、思想建黨。強化黨的領導,完善責任體系,把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黨員培養、發展、教育、管理和服務的全過程。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質量建黨。以切實解決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為導向,把“四個合格”目標要求精細化、定量化、具體化,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切實提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質量。
四是堅持繼承發展、改革創新。立足學生黨建工作實踐,總結吸收各地各校有益的實踐探索,按照黨建工作責任制建設目標,提出系統性的工作標準體系,為下開展高校黨建工作質量評價提供政策依據。
四、《標準》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共設置了組織領導、教育培養、發展黨員、黨員管理、作用發揮和條件保障6個一級指標,涵蓋了黨建工作的主要方面。每個一級指標下設2—5個二級指標,共20個二級指標。“組織領導”對學生黨建工作的體制機制、黨組織設置和隊伍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教育培養”明確了黨員入黨前和入黨后各個階段的教育培養工作的具體要求;“發展黨員”進一步細化了黨員發展工作的程序和質量要求;“黨員管理”針對黨內組織生活、黨內日常教育管理、黨員權利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用發揮”貫穿了“四個合格”目標要求,對黨組織和黨員如何發揮作用進行了具體闡述;“條件保障”從制度建設、經費保障和平臺建設三方面提出規范性要求。
五、《標準》出臺后還將有什么后續舉措?
一是依據本標準制定可量化、可考察的評價指標體系,加強黨建工作評估。
二是推動健全完善高校黨建工作政策體系,推進高校黨建工作組織化、制度化、規范化,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提升質量。
六、地方教育黨委工作部門、高校黨委如何貫徹落實《標準》?
一是要認真學習掌握《標準》的具體內容和規范要求,做好《標準》的解讀、宣傳和相關培訓工作。
二是要結合本地、本校實際,研究制定《標準》的具體實施辦法和操作舉措,使《標準》的各項制度要求落實落細落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