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晚,江紅老師在大報告廳為電信工程學院的同學們帶來“追根溯源:《蒹葭》里蘊藏的中華文化基因”的講座。
什么是文化呢?江紅老師引用《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及《禮記》“五色成文而不亂”等古代典籍中的成句來解讀文化的定義,告訴同學們:文化是一種變成了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最后成果是集體人格。
如何成為有文化的人呢?江老師指出了習得文化的四個途徑:學習文化知識,體驗文化情感,踐行文化行為,達成文化素養。江老師特別指出,我們與文化不要保持距離,而是要將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江老師現場引導同學們通過百度、在線文化知識測試、配樂誦讀等方式來實施文化行為。以《蒹葭》為例,老師以過程哲學和追尋結構來引導同學們探尋《詩經》里蘊含著的中華文化基因,引導同學們要學會享受學習過程,堅持不懈,努力追尋,做個有素質的文化人。講座結束時,老師邀請同學們自主上臺進行配樂誦讀,江老師也親自朗誦了一首《桃夭》,送給在場的同學們并獻上美好的祝愿。
本次講座,不僅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于中國詩歌源頭《詩經》的認識,更主要的是向同學們傳遞了要不斷學習、通過實施文化行為來提升文化素養,繼承堅定信心、永不言棄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品格。
(撰稿:吳芳 審核:顧偉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