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藝術設計學院楊武生老師在大報告廳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充滿文化韻味的講座:“大拇指上的宜興鈞陶”。
“中國的瓷都是哪里?陶都又是哪里呢?”講座從提問開始,在師生的對答中,宜興的制陶史徐徐展開。其中,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鈞陶發展得紅紅火火、聞名世界,現如今已有一萬多名傳承人,引得清華、北大、復旦等各類知名高校都來到宜興鈞陶大師工作室實地考察學習。
那么為什么叫“大拇指上的鈞陶”呢?原來這宜興鈞陶,靠的可是指上功夫,楊老師用一段記錄片,向同學們展示了匠人們憑借幾根手指,用各種技法制作鈞陶的技藝。只見匠人的手指像是一支吸飽水的毛筆,做出的圖案可濃可淡,可粗可細,變化自若。有一位掌握著立體浮雕堆疊法的李守才老人,更是用一個拇指抹出了一朵牡丹花的不同層次,片片纖薄的花瓣紋理分明,那一座《鳳雕牡丹》的陶罐,震驚了前來參觀的人們,大家紛紛驚呼出聲,感嘆不已。
這場有關宜興鈞陶的講座,令在場的同學們深刻地感受到了工匠精神的含義: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千百次錘煉中幻化升級。楊老師也鼓勵同學們繼承工匠精神,未來創造出屬于自己的輝煌成績。
(撰稿:吳芳 審核:顧偉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