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基礎課部包敦峰老師在圖書館大報告廳給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名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瑰寶——武術魂”的講座。
包老師的講座從以下三個部分展開:武術的產生與發展、傳統武術流派與現代武術分類、武術的文化內涵與影視作品賞析。
通過講座,同學了解到了傳統武術流派有內家拳和外家拳、南派和北派、少林派、武當派和峨嵋派等。現代武術分為拳術、器械、對練、集體表演、攻防技術。每個流派在傳承中都留下有傳奇人物和經典故事,創有獨特的武術名稱。包老師播放了太極、八卦掌、詠春拳等視頻,引發了同學們對于傳統體育這個話題的熱烈討論。
“未曾學藝先習禮,未曾習武先修德。”包老師還給同學們講述了中華武術的文化內涵:“天人合一、陰陽轉化、剛柔相濟”。武術與中醫結合形成了內養性情、外練筋骨的養身思想和健身之道;與文學結合又形成了刀光劍影的武俠世界。
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先祖在戰爭中、搏斗中、實戰中,經幾千年總結出來的技擊術,融匯了古代哲學、養生學、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醫學理論,可以說是一部濃縮的中國文化史籍。我們應該繼續傳承并不斷發展。
(供稿:吳芳;審核:顧偉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