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懷慎(—716年), 滑州靈昌(在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祖籍范陽(今北京西南),潭州參軍盧挺之子。唐朝宰相。
唐代盧懷慎歷經中宗、睿宗、玄宗三朝,雖身居宰相高位,但不置產業,老婆孩子缺衣少食。
他所得到的俸祿和賞賜,都全部拿出來贈送給親戚朋友了。盧懷慎得病后,宋璟、盧從愿去探視他,只見他床上鋪一條破舊的竹席,上面蓋一塊單薄的草墊子,房門連門簾都沒有。風雨襲來,他便舉起席子遮蔽自己。
盧懷慎去世后,家人安葬他時,因他平時毫無任何積蓄,家人只好讓一個老仆人熬了一鍋粥,分發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開元六年的冬天,玄宗皇帝到城南去打獵,見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好像正在舉行著什么儀式,便派人立刻去詢問,最后得知是盧懷慎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正在祭祀吃齋飯。
玄宗皇帝同情他家貧困,賞賜了絹百匹。并且停止了一切打獵活動,在回朝經過盧懷慎的墓地時,見到其墓地之上竟然連一塊墓碑都沒有。
看到清廉一生的盧懷慎身后如此凄涼,玄宗皇帝心中萬分難過。唐玄宗立即下詔讓官府為盧懷慎立碑,令中書侍郎起草碑文,皇上御筆親書。此墓碑至今猶存,被稱為廉潔碑。
盧懷慎貴為宰相,生不浮華,死無余財,其清廉品德贏得了同時代人們的尊重;經過千年歷史長河的沖洗,沉淀,也在后人心目中留下了美名。
——(《新唐書·盧懷慎傳》《資治通鑒·唐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