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信院〔2019〕42號
關于印發《必威
產業學院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
各部門:
現將《必威產業學院建設實施方案(試行)》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學習,做好貫徹落實工作。
必威
2019年6月17日
必威
產業學院建設實施方案
(試行)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和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文件精神,主動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積極探索校企協同育人新模式、新機制,為我校高水平發展搭建多元共享、同頻共振、協同發展的新時代產教融合平臺,為促進地方及區域經濟和提高產業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學校特制定產業學院建設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目標,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任務,有效調動各二級學院及廣大教師持續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企業協同創新和協同育人,深化產教融合,創新辦學機制與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研用相結合為途徑、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產業學院,培育符合產業、行業及企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升學校和專業的影響力、競爭力。
二、建設范圍
本方案適用于已簽訂冠名學院、合作中心等校企合作協議,并且已實施合作二年及以上的合作項目。
三、建設內容與目標
圍繞校企協同共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服務產業、行業和企業發展需要,探索多元化辦學的體制,制定產業學院建設相關管理制度,建立產業學院管理機構及運行機制。
基于已有的與一流企業合作的冠名學院和合作中心為基礎,緊緊圍繞產業鏈的需求,以與一流企業合作的“點”,服務一流企業為代表的產業的“面”,形成長期、可持續的創新合作模式,打造一個或多個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產業學院發展樣板。
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產教深度融合,形成創新及研發團隊共建共培共成長,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搭建實驗實訓及科技開發平臺,共同開展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營造企業與學校文化共融的良好氛圍。
通過產業學院的建設,力爭在教科研隊伍、人才培養、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實訓基地建設、科研及社會服務、文化共融、創新創業等方面產教深度融合,實現高水平發展。
四、組織機構與職責
1、成立產業學院建設委員會
主任:席海濤 魏 萍
副主任:辛春暉 沈蘇林 張 瑜 王友明 孫 萍
成員:組織部、宣傳部、發展規劃處、學生工作處、教務處、科學技術處、校企合作辦公室、人事處、招生就業處、財務處、資產管理處、二級學院(部)行政主要負責人
職責:全面統籌協調產業學院建設工作,負責產業學院建設等重大事項的決策。
2、成立產業學院建設辦公室
產業學院建設辦公室設在校企合作辦公室。
主任:周海燕
副主任:廖海
成員:校企合作辦公室工作人員
職責:負責產業學院過程管理及結果評價;負責產業學院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項目遴選、立項、評價等;負責具體統籌協調、指導產業學院建設工作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五、資助及績效評價
1、產業學院立項申請
凡校企合作項目符合我校產業學院建設范圍,并能在年度內取得產業學院建設內容里規定的成果或成效均可申請立項。各二級學院填報產業學院立項申請(見附件1),由我校產業學院建設委員會批準立項。
2、資助及經費使用
重點建設的產業學院,學校給予一定的年度資助經費支持,產業學院當年資助,當年績效評價。已經立項建設的產業學院,持續深入合作,并且有繼續深入合作的項目,有可預期的顯現成果和成效的,可繼續申請年度資助。
資助的產業學院建設經費用于產業學院建設中的項目建設、校企雙方共同開展活動等相關工作所需費用,并報產業學院建設工作組備案。
3、績效評價結果及運用
產業學院的績效評價采用年度績效評價,每年11月30日前各產業學院應上報總結、自評結果,并提供必要的成果成效資料。產業學院評價專家按產業學院年度評價指導細則(見附件2)進行評價,并形成產業學院年度評價意見(見附件3)。
年度評價分數達到85分及以上為優秀,學校給予表彰獎勵,并作為本部門及主要完成人評獎評優、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年度評價分數低于60分的,由產業學院所在二級學院提出整改方案,持續推進項目實施。年度評價分數連續兩年低于60分的,不再作為產業學院進行建設,酌情收回資助經費。
附件1:產業學院立項申請書
附件2:產業學院年度評價指導細則
附件3:產業學院年度評價意見
附件1
必威
產業學院立項申請書
產業學院名稱
合 作 單 位
產業學院負責人
負責人所在部門
申 請 日 期 年 月 日
必威 印制
編 制 說 明
1.本申請書是必威產業學院的主要材料,第1-4項內容由產業學院負責人填寫。
2.各項內容請認真填寫,表內欄目不能空缺,無此內容時填“/”,表格大小可根據內容調整。
3.產業學院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蓋章后,一式二份交校企合作辦公室(附電子文本)。
4.經學校審定批準立項后,本《產業學院立項申請書》即為《任務書》,作為產業學院組織實施評價的依據,并歸檔管理。
5.產業學院建設結束后,應列出固定資產清理明細單據。涉及該合作項目的所有文書檔案資料移交校企合作辦公室存檔。
一、產業學院基本情況
產業學院名稱
| |
產業學院涉及的主要專業
| |
合
作
企
業
基
本
情
況
| 名 稱
| |
法人單位代碼
| | | | | | | | | -
| |
企業類型
| |
所屬行業
| |
注冊資金
| 萬元
| 員工人數
| 人
|
地 址
| |
聯 系 人
| | 職 務
| |
聯系電話
| |
產業學院負責人
(校方院長)
| | 聯系
方式
| 手 機
| |
E-mail
| |
產業學院負責人
(合作方院長)
| | 聯系
方式
| 手 機
| |
E-mail
| |
產 業 學 院 主 要 成 員(校企雙方人員不限)
|
姓 名
| 性別
| 出生年月
| 職稱/職務
| 工作單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產業學院的建設基礎
三、產業學院建設主要內容與預期目標、成果
主要內容提示:
1、產業學院建設的主要內容。
2、產業學院建設的預期目標、成果(包括師資共培、人才共育、專業共建、教材共編、基地共建、文化共融、資源共享、產學研合作及合作培訓等,形成本產業學院發展樣板,建議量化預期目標、成果)
|
四、產業學院負責人承諾
我保證本申請書所填內容真實。如果獲準立項,我與本產業學院組成員將嚴格遵守學校有關規定,按計劃實施開展工作,按時完成產業學院各項內容和報送有關材料。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
五、產業學院所在部門意見
六、產業學院合作單位意見
七、產業學院建設委員會意見
附件2
產業學院建設年度評價指導細則
序號
| 一級指標
| 二級指標
| 評價細則
| 自評分
| 專家
打分
|
1
| 共建管理機構、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及平臺建設(10分)
| 管理機構
(1分)
| 建立本產業學院理事會等管理機構。
| | |
管理制度
(5分)
| 制定本產業學院管理制度、建設發展規劃(1分);開展對產業學院的研究,形成本產業學院發展模式(4分)。
| | |
運行機制
(3分)
| 定期會商合作事項,形成分工負責、良性互動、資源共享的運行機制(1分);雙方召開產業學院建設發展交流會議或活動3次/年以上,會議或活動記錄規范齊全(3分)。
| | |
2
| 師資共培(20分)
| 師資共享
(8分)
| 1.企業兼職教師占本產業學院專業教師比例>20%(2分);
2.產業學院教師到企業實踐(培訓)比例達20%以上,且教師全職參加專業實踐(培訓)3個月以上的(1分/人),此項最高得3分;
3.企業專家承擔教學任務:實踐課或理實一體化課程2門(2分),來校講座1次(0.5分),此項最高得3分。
| | |
名師領銜的師資團隊(2分)
| 有共同打造的名師領銜的師資團隊或技術研究室或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師資團隊。
| | |
團隊建設成效
(5分)
| 教師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斷提升,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85%以上(2分);產生有校企雙帶頭人或校級以上教學名師等(2分);獲得校級以上的教學團隊或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1分)。
| | |
3
| 共育人才(20分)
| 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或標準(4分)
| 共同制定與產業結構相吻合、可操作性強人才培養方案或育人標準(4分);
| | |
共育學生人數
(3分)
| 至少有1個班的共同培養的在校生(3分)
| | |
學生企業實習
(3分)
| 企業定向實習學生超過共同培養的學生60%(3分),60%~40%(2分)。
| | |
學生獲獎
(5分)
| 國家級獎項一項5分,省級獎項一項4分,市級獎項一項3分,校級2分。最高不超過5分。
| | |
畢業生就業及發展情況
(5分)
| 畢業生平均一次就業率≥90%(1分),專業對口率、起薪線均高于本地區同類專業平均值(3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綜合評價滿意率達90%以上(1分);
| | |
4
| 合作開發教學資源(20分)
| 教學資源成果
(12分)
| 1.共建課程:依據專業職業能力標準,共同開展課程設計,共建課程一門及以上(3分);
2.共編教材:采用企業真實的生產項目與案例共同開發專業教材(包括校本教材)或參與并完成行業標準或國家標準制定等,并應用于學校教學或企業培訓(3分);
3.共擔實踐課程教學: 校企共同設計實踐教學體系,共同制訂實習管理規定或實訓指導書,共同分擔課程教學任務,并共同組織好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等(3分);
4.共同進行課程考核:企業積極參與學校教學質量評價和畢業生質量評價,校企共同設置考核標準,形成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校企雙線平行考核機制,效果顯著(3分);
| | |
教學改革、專業建設示范效應(8分)
| 產業學院在教學改革、專業建設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或成果,產生良好的示范效應或取得公認的標志性成果,形成可復制、可拓展的示范樣本(4分);在相關行業協(學)會、職教集團、辦學聯合體等機構中具有一定影響力(1分);專業取得顯著的招生優勢(1分);企業積極參與學校辦學、重大項目建設、活動、設立資助項目等(3分)。
| | |
5
| 產學研合作及合作培訓
(15分)
| 合作培訓
(3分)
| 產業學院資源應用于職業資格鑒定、師資培訓、社會培訓、技術研發等,成效顯著。
| | |
聯合技術研發,教科研成果豐碩
(12分)
| 校企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產學研聯合體、技術服務中心等平臺(1分),共同爭取國家、省、市級課題或項目(4分),合作開展技術改造、產品研發、科技攻關、課題研究等項目,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3分);教師與合作企業合作在橫縱向課題、論文、專利等方面取得成果,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4分)。
| | |
6
| 實訓基地共建
(10分)
| 共建實訓基地
(6分)
| 校企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或創新創業實訓基地(5分),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1分)。
| | |
共投共享實驗實訓設施等資源(4分)
| 校企共投實驗實訓設施,共享實驗實訓等資源(1分)。實驗實訓教材配套齊全(2分),實驗實訓資源利用率高(1分)。
| | |
7
| 文化共融
(5分)
| 校企建立文化共融、溝通機制(5分)
| 校企建立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融合、溝通機制,共同弘揚工匠精神,做到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企業在雙區聯合開展活動。(5分)
| | |
8
| 加分項
(20分)
| 在多元化辦學的體制方面做積極探索,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10分)
| 在體制上有突破,在機制上有創新,有效推動企業深度參與協同育人。總結出好經驗好做法并形成雙元或多元化辦學產業學院的模版。
| | |
共建實驗實訓設施(10分)
| 企業投入設備、資金等,每10萬元得1分,最高得分10分
| | |
合計得分
| | |
備注: 1、表格中所涉及企業是指共建產業學院的合作企業;
2、表格中學生是指與簽訂共建產業學院的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企業教師參與教學等人才全過程培養、與企業關系密切的一個專業(或幾個)的學生。
3、表格中所指成果和成效等均指所建設的產業學院中取得的成果和成效。
附件3
產業學院 年度評價意見
部 門
| 審核意見
|
產業學院建設辦公室
| 負責人(簽名):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
產業學院
評價專家組
| 負責人(簽名): 組長簽字: 學校公章
年 月 日
|
抄送:校領導

必威辦公室 2019年6月17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