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經常組織師生在校內外舉行大型集會或專題教育參觀活動,如慶祝會、聯誼會、藝術節、科技節、報告會、影視觀摩、升旗儀式等各種集會活動或到展覽館、科技館、博物館、植物園、工廠、農村、部隊等地參觀學習。這些活動集中在一定的場所內,通常在學校操場、禮堂或參觀場館等能容納眾多人數的場所,學生參與面廣,人員高度集中,活動時間短、節奏快、活動緊湊,因此容易發生中暑、砸傷、炸傷、燒傷、跌傷、窒息、骨折、腦震蕩等,嚴重的也會造成殘廢甚至死亡。在組織這類活動時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擬訂計劃并報請批準
舉行活動的單位在活動前要成立領導小組,并擬訂詳細行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地點、路線、參加人員、服裝要求、交通通訊工具、飲食安排、活動總負責人、各部分專項工作負責人、各班組負責人等基本安全保障作出概要說明,做好組織分工,配齊工作人員,分頭開展各項準備工作。
二、制定安全工作預案
預測可能發生的事故,并制定相應應急措施。如對可能發生的交通事故、場館內突發火災、地震、騷亂等做出預測,并計劃好各環節負責安全工作的人員的應對措施。
三、做好活動前的安全準備工作
1、勘查活動場所,熟悉環境
明確進、退場時間、地點、順序和坐席區域,明確場館內所能容納人數的最大限額。使用室內會場時,會場所有前后門邊門可以隨時開啟進出,只有在出口通道足夠應急使用的情況下始可指揮入場舉行集會。
要從安全角度考慮入場和退場的順序,要給每個班或團體規定固定的座位區域并定出互不沖突的疏散通道,若有多個學校參加活動,規劃時要與相鄰的兄弟學校協調,以免沖突。會前畫出平面圖分發到班,指揮學生排隊依次入場和退場。
檢查消防設施及安全通道,發現并排除安全隱患。
2、如組織參觀活動,應在時間安排上盡量做到提前預約,避免選在參觀人數處于高峰的時間段。
3、注意選擇天氣較好的時間。根據季節、氣象預報情況提示活動參與者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如冬季、風雪天要注意穿棉鞋、戴手套、防止凍傷、感冒;夏季、陰雨天注意帶雨具、遮陽帽,防止淋雨、中暑。炎夏季節,白天一般不宜安排室外集會或大型集體活動,如確有必需,也應安排在早晨或傍晚,盡量避免強烈日照,以免造成學生中暑。
4、如必要,與公安、交通、消防、醫療、衛生、飲食等部門聯系,求得協調支持。
5、若需乘坐車、船,則必須選用符合國家規定的交通工具,駕駛人員必須有執照。嚴禁使用非客運交通工具違章載人。
6、勘察行進路線。如采取步行前往,選擇既便捷又安全的路線。參加活動的師生應統一著裝或佩戴統一醒目的標識,有醒目的旗幟或標牌導引。
7、會場環境布置,若有學生參與,涉及攀高懸掛會標、橫幅等事,必須有教師現場負責指導與保護。
8、所選會場若在室內,建筑結構必須牢固,若會場在樓上且為木結構梁柱或地板,應考慮可隨容納人數。
9、為營造喜慶歡樂氣氛,若燃放煙花鞭炮,應遵守有關規定,遠離人群,指派糾察,加以隔離,同時由專人小心燃放;若要放充氣氣球,氫氣瓶應放四周無明火處,專人充氣,為確保安全,指派糾察,把好所有關口,嚴禁吸煙者夾帶明火進入。
10、室內大型活動,電工應堅守崗位,能夠做到隨叫隨到。
11、準備移動電話、喊話筒、哨子、隊旗等通訊工具。
12、準備適量應急藥品。
13、到其他民族地區或到特殊的部門進行參觀學習時,應考慮不同民族習慣和特殊部門的有關紀律。
14、考慮師生的人身和意外事故保險事宜。
15、活動前進行專項安全教育。